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凝心聚力推进“一区三岛”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初步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亿元,比增6.5%;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财政收入2.02亿元,比增3.9%;接待游客人数突破688万人次,比增4.2%;全社会旅游收入43亿元,比增4.9%。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这一年,我们坚持文化塑岛,全面深化妈祖文化全球传播,文化品牌谱写了新篇章。顺利承办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第二十一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等来自全球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目前百度可搜索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消息超过23.6万条,妈祖文化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成功举办了“天下妈祖回娘家”、己亥年春秋祭祀妈祖大典以及纪念《妈祖信俗》成功申遗十周年暨“五天四夜”湄洲妈祖巡安湄洲岛等一系列节会活动,扩大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力。精心组织湄洲妈祖巡安布福苏、沪活动,行程达2500公里,当地及沿途朝拜、跟随的妈祖敬仰者超过百万人次,热搜榜阅读量、参与讨论人数突破5亿人次。联合开展“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湄洲妈祖巡安泰国,受到泰国前总理宋猜·嗡沙越等泰国政要名人、当地民众50多万人的热烈欢迎,妈祖实名坐飞机等新闻在抖音、微博上热搜达第二名,深化了中泰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妈祖文化传播到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落实的重要文化驱动力。
(二)这一年,我们坚持惠台强岛,不断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湄台融合迎来新突破。制定出台《湄洲岛构建两岸同胞幸福家园实施方案》,赋予来湄同胞“岛民待遇”,“六个融合”扎实推进。办好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2019年妈祖与健康研讨会、纪念台湾渔船直航湄洲岛朝拜妈祖30周年等活动,深化湄台文化交流。在湖石淉开辟“两岸同愿林”,邀请金门县县长杨镇浯、彰化县议会议长谢典林、台中市副市长杨琼缨、高雄市议会议长许菎源等台湾地区基层代表共植同愿树100多棵。和金门县签订《莆田市湄洲岛——金门县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同台湾高雄市等10个县市达成“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共识。联合台湾旺旺中时集团共同举办两岸妈祖文创节,引入并成立台湾大格格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平潭爱玩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台资企业入驻,探索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在环岛东路等主要路段点缀台湾元素,推动《妈祖》电视连续剧于3月1 9日-5月10日在中视台播出,观看人数居同时段台湾地区无线台之冠,全年接待台胞近32万人次,成为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三)这一年,我们坚持生态立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保护好湄洲岛”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市人大出台并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纳入法律保护范畴。12月底率先在全岛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建成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以及干垃圾处置终端,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大力推进“绿化、美化、花化、彩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350多亩,全岛绿化覆盖率达到58.66%。禁止非湄洲籍牌照小型汽车进岛,投放新能源分时租赁汽车94辆、公共自行车1372辆,建成无人驾驶体验路段及车路系统等配套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得到住建部检查组充分肯定,并通过专家团一期验收。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在全市率先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全岛161家餐饮店及机关食堂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湖石淉水质达4类以上。建成污水收集全覆盖工程(一期)污水次干管34.55公里,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286户,整改雨污混流87户,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四)这一年,我们坚持旅游兴岛,打造诗和远方的湄洲样板,全域旅游汇聚了新动能。完成《创5A规划方案》编制,5A景区创建工作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景观质量评审,并以高分列入国家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和旅行社签订“千团万人游湄洲”合作协议,赴江苏昆山举办2019年湄洲岛旅游招商推介会,在福厦高速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T型户外宣传牌,打响“来湄洲度假,带平安回家”度假旅游品牌。举办2019年“湄洲之夏”青春海峡音乐季、“万里丝路万里情”新疆专题演出、农特产品展销会、2019乐杜鹃湄洲岛国际电子音乐节、“妈祖杯”海峡两岸民间斗茶赛、妈祖文创美食节、台湾美食体验站和风筝帆板节,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修订发布家庭旅馆(民宿)办证审批办法,升级改造民宿,开办伴手礼旗舰店,开发“瓣香”“海悦”系列妈祖平安礼20类516种。在全市首家实施旅游消费投诉快处先赔办法,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无证经营家庭旅馆,处理投诉平台投诉17起,结案率达100%。
(五)这一年,我们坚持民生安岛,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民生福祉实现了新改善。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减税降费2000万元,引入即富公司、跨品公司等平台企业,实现平台经济零的突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开发公益性岗位25个,建成产业扶贫基地5个,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6万元,全区56户173人贫困对象稳定脱贫,2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成立湄洲岛教师进修学校,完成小规模学校西亭小学、汕尾小学整合撤并,设立湄洲岛第二实验幼儿园、湄洲岛实验小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成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湄洲分院新门诊大楼,新增彩超、肺功能测量仪、CT机等仪器设备,做到患者不出岛就能得到好的诊疗。拆除“两违”64宗,面积2.04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组织开展黑恶线索大摸排、大起底,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成功防御“丹娜丝”“利奇马”“白鹿”“米娜”等台风,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被市政府授予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同志们,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岛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湄洲岛建设发展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要素约束愈加明显,随着经济紧缩和国家加强生态红线管控,新一轮发展受资金、土地规划等要素制约。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人民期望还有差距,群众反映强烈的住房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是旅游有效供给不足,旅游要素不够健全,产业链条低端,高端消费业态不足,过夜游客比率仍然较低。今后,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主要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突破点,以传承弘扬妈祖文化为切入点,以对台交流合作为出发点,以平台经济、总部经济为支撑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两岸同胞共同的幸福家园、全国海岛生态保护区样板、全国海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样板、全国智慧出行先行示范区、中国数字传媒基地、中国智慧旅游样板、全省水生态治理样板、全省村容村貌提升样板”,把湄洲岛建设成为朝圣岛、生态岛、旅游岛和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核心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同比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2.2亿元,比增10%;接待游客人数720万人次,比增4.65%;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46亿元,比增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与2019年持平。
围绕上述目标,2020年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塑造妈祖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影响力。加强历史遗存保护,深入挖掘妈祖文化内涵,提升妈祖文化当代价值,向世界讲好“妈祖故事”,心怀虔诚守护文化“祖地”。
1.厚植传统文化根脉。科学修编妈祖文化保护和发展规划,继续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全力创建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邀请专业队伍提升《妈祖祭典》舞蹈,提高天后艺术团的表演水平,提升国家祭典的专业性和仪式感。抓好古建筑保护工作,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改造提升妈祖平安里传统建筑,推进天妃故里风貌整治,建设妈祖故居、林氏宗祠、平安塔广场及妈祖文化园木栈道,进一步提升、丰富妈祖文化载体。
2.促进文化活态传承。举办第五届湄洲女发髻技艺表演赛,完善《妈祖信俗》《妈祖贡品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培养老中青妈祖信俗传承人队伍。加强妈祖文化研究,开展妈祖文化进校园活动,修编妈祖文化地方课教材,设立妈祖贡品泥捏课外兴趣小组。推动电影《妈祖回家》、三维动画电影《妈祖》在知名院线上映、莆仙戏《海神妈祖》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促进妈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精心筹办第五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第二十二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春秋两祭妈祖大典等系列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湄洲妈祖巡天下”暨湄洲妈祖巡安日本活动,打响妈祖文化国际品牌。广泛开展全球妈祖分灵工程,争取2020年分灵妈祖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8个。用好“妈祖文化海外发布平台”,讲好妈祖故事,把妈祖文化推向世界。
(二)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进一步提升旅游消费驱动力。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转型升级新趋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创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湄洲模式,全力冲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1.提升引客力。策划举办妈祖(湄洲岛)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湄洲之夏”海峡两岸沙滩音乐季、元宵妈祖圣地点亮心灯活动,增加游客吸引力。在动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布旅游广告,与旅行社合作,推介旅游产品和路线。编织营销网络,策划网红打卡点,推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创新性营销,尝试微信公众号、热门影片广告植入等方式,用时下最热的网络平台吸引年轻游客,将“妈祖圣地”这张旅游名片推向世界。
2.提升留客力。编制《湄洲岛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计划》,与中信集团开展研学合作,推进悦榕山庄、集散广场、科罗娜日落餐厅等项目招商落地,促进“旅游+”产业融合。改造提升湄洲国际大酒店、美海大酒店等规模酒店,培育个性化、高端化精品民宿,打造“晨拜妈祖”“夜游湄洲”品牌。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提升湖石淉3D水幕秀、《祥瑞湄洲》表演水平,丰富旅游产品,让游客变顾客、“流量”变“留量”。推动打造“5A+5G”蓝图,搭建一部手机游湄洲、一个屏幕看湄洲、一个平台管湄洲等“三个一”智慧旅游综合管控平台,构建高品质人性化旅游服务体系。
3.提升回客力。建设湄洲岛轮渡第二通道陆岛交通码头,再造宫下码头及集散广场交通组织,改善游客出行条件。对标《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统筹推进旅游标识、公共设施、导游服务等各项创建整改。抓好文明旅游宣传和创建工作,邀请旅游行业专家学者开展全岛旅游从业人员新一轮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和环境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打造舒心、放心的旅游市场环境。
(三)高质量打造共同幸福家园,进一步提升台湾同胞吸引力。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六个融合”为抓手,加快打造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共创共享的幸福家园。
1.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启动对台直航码头前期设计工作,争取开通对台客运直航常态化航线。融入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建设,吸引台湾地区健康产业落地。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台湾青年创建螃蟹博物馆,推进台湾美食街建设,引入台湾青年创办民宿。提升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争取批准设立省级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打造创客文创企业共享办公区,吸引两岸艺术家和台湾青年入驻,合作开发妈祖文化创意产品。引入台湾景区管理团队合作开发旅游资源,促成湄台旅行社联合发展,实现湄洲岛与台湾县市形象宣传互推、旅游客源互送。
2.增进两岸文化认同。合作举办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丰富妈祖文化入岛宣传形式,推出台胞喜闻乐见的影视、动漫作品,以文艺形式宣传妈祖文化。大力推进台湾妈祖分灵庙“回娘家”,吸引台湾妈祖敬仰者来岛谒祖进香,增进台湾同胞对“祖”的认同。组织妈祖文化交流团赴台参加大甲妈祖观光节、佛光山文化交流等活动,促进两岸文化大交流。联合台湾妈祖宫庙编制全球妈祖宫庙源流谱系,共同推动组织“湄洲妈祖巡天下”暨湄洲妈祖巡安活动,持续打造妈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3.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全面落实国家“惠台31条”“福建省实施意见66条”“莆田市惠台35条”等政策,按照“请一批、聘一批、留一批、用一批、成一批”的思路,创新台籍人才招聘工作,吸引台籍人才到岛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垃圾分类宣传等工作。实施宫周片区风貌整治,启动两岸心灵契合共同社区的试点,建设展示湄洲岛发展成果展示窗口,打造两岸社区治理样本。建立湄台社区手拉手共建体系,推动湄台村里形成常态化互访机制,实现湄洲岛行政村与台湾村里结对共建,户与户帮扶融合。
(四)高颜值扮靓绿色生态岛屿,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承载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以攻坚精神保护生态,还海岛以宁静、和谐、美丽。
1.坚持绿色发展。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动”,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收集纳管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配齐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垃圾分类管理平台,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推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抓好关键节点一个十音八乐亭、一条妈祖文化长廊、一座传统水车、一段绿植隔离带、一片水面长生植物、一处海洋文化创意打卡点等“六个一”建设。
2.构筑绿色屏障。大力实施《湄洲岛“绿满城乡·美丽家园”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主干道、主要节点再提升,风口、风头再造绿色屏障,村庄内部、房前屋后再添绿,新增绿道2.2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0亩。扩植环岛东路防护林8公里(15米宽),建设环岛西路森林景观带,实施牛头尾山、鹅尾山、东至山、三佛山等山体绿化,力争把湄洲岛建成“绿的世界、花的海洋、鸟的天堂、云的故乡”。
3.倡导绿色生活。推行全岛电动化出行,试点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实施民宿、学校厨房电气化改造,打造“零排放”生态岛。开展“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及机制建设”建设成果转化,推进零排放清洁能源综合应用和智慧岛建设。改造东环路人行道,用于游客乘坐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实现无人驾驶汽车正常试运行,研发生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5G云指挥中心”的无人驾驶汽车检测体系标准。
(五)高品质树立乡村振兴样板,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保障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1.提升百姓获得感。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加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精准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健康、综合保障等扶贫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稳定脱贫。引导群众参与旅游、文创分工,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做大做强线面、虾米、巴浪鱼、玫瑰花、平安糕等湄洲岛特色产品。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确权登记,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推进现代农业种植项目、冷香玫瑰种植园和台湾百果园等农业观光项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提升百姓幸福感。加快推进莆田妈祖中学二级达标创建工作,实施学生美育素质提升计划,提升现代化办学水平。
改造旧电信大楼、湄洲岛行政服务中心危房,加快推进财委楼安置小区建设,启动原二中地块安置房、原人寿地块安置房、电力公司检修楼规划调整,逐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东环路、西环路沿线等重点路段夜景工程,统筹推进宫周片区、牛头尾片区、港楼片区、下山古民居和东至南环片区等传统村落风貌整治。
3.提升百姓安全感。做好重大节庆活动安保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社会治理三年行动、平安湄洲创建活动和公共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行动,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重加强景区景点、水上交通、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抓好防汛备汛和防台风工作,确保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