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  注册 注册  |  登录 登录 你好 |  注销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发布时间:2022-11-18 10:01   来源: 市场监管局湄洲分局    点击次数:{{ pvCount }}   字号:    

                      关于现制现售奶茶饮料的消费提示

现制现售奶茶饮料因其口感醇香丝滑、香甜四溢、饮用方便受到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秋冬季节更是现制现售奶茶饮料的消费旺季,对此,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一、奶茶选购有讲究

一是查看奶茶的颜色是否正常。经营者为使奶茶颜色更鲜艳、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能会过量添加色素。因此,奶茶颜色过于艳丽的,需考虑此产品是否存在色素超标的风险,应谨慎购买。

二是饮用前应注意产品是否有异味。如果消费者在食用奶茶时,发现有异味或者含有异物时,应立即停止食用。

三是应尽量选择在证照齐全、经营环境清洁卫生的奶茶门店消费。

四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需求适量消费。

二、安全饮用最关键

儿童和老人应小心饮用。现制现售奶茶大都加有“珍珠”颗粒,这些“珍珠”是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进入体内后不易消化,若长期连续或过量饮用此类颗粒,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此外,对于此类含有珍珠颗粒的奶茶饮品消费者在饮用时应小心谨慎,需要经过咀嚼后方可吞入,避免出现颗粒直接进入气管或者支气管的情况。

三、污染风险勿小视

现制现售奶茶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个别经营者违规使用微生物超标的原料;现场制售人员操作不规范;操作用具及容器消毒或清洗不到位;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原料生熟混放交叉污染;现场加工完成后存放时间过长等。

四、特殊人群慎饮用

奶茶中大都使用了较高溶度的茶汤,而茶叶中富含咖啡因和茶多酚,若消费者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儿童、孕妇、患有高血压的消费者以及对咖啡因敏感的消费者应谨慎摄入咖啡因。

奶茶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而经营者宣称的“无糖”并非完全无糖,而是多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但并不排除原料中含糖量过高的可能,提醒控制糖摄入的消费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和儿童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奶茶。

 

 

                                         关于老年人购买保健食品及药品的消费提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产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但一些不法经营者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需要陪伴、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炒作概念,虚假宣传,设置陷阱,骗取老年人钱财,老年消费侵权问题时有发生。为帮助老年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一、保健食品不能治病,选对用对才能有助健康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老年人在购买保健食品时应注意。

 一要结合自己身体状况来选择。每种保健食品都有它的适宜人群或者不适宜人群,老年消费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建议在购买保健食品前,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听从医生的建议。然后结合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适宜人群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二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并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时,应到具有保健食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并索要购物发票或销售凭据。

三要注意区分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及药品的区别,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不同于其他食品,也不同于药品,对此要严格加以区分。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替代其他食品和日常饮食,老年消费者在食用保健食品期间,要坚持均衡饮食;保健食品没有疾病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身体不适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不可完全依赖于保健食品,以免贻误病情。

二、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药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及“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当前,一些不良经营者通过包装成“神医”“神药”等方式推销假冒伪劣药品,忽悠老年人购买,非法谋取暴利。

一要通过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并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除未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外,在中国境内上市的药品,都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注册证书、获得批准文号方能上市,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医院、诊所、药店等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正规场所(含电商平台)购买药品,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号)、有效期限等,消费者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进行查询、核实。

二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这些食品很可能非法添加药品,对健康有害。食品不是药品,不具备治疗疾病的效果。对于一些宣称能治疗疾病的“食品”,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很可能是非法添加了药品。长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消费者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健康隐患。

三要当心网上有关“神医”“神药”等虚假广告,别为了追求健康反而丢了健康。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发布涉及中医药的虚假违法广告,通过虚假或者夸大疗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三、不参加非法“会销”,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

 当前,一些不法经营者假借国家“惠民工程”“政府补贴”“一带一路”等光鲜旗号,冒用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会、行业协会等高大上名头,扮演神医、专家、教授、研究员等各种头衔,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产品。无论销售的是药品、保健食品、保健品、普通食品还是其他产品,在经营者口中都变成了能治疗疾病,对健康有益的“神药”或者“神器”。通过强调老年人易得疾病、夸大产品疗效、反复介绍“成功”案例,有的甚至还将广告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歌曲和口号,对参会老年人进行“洗脑式”宣传。实际上,这些经营者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等资质,其产品也没有宣传中的神奇功效。老年消费者务必擦亮双眼,远离打着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倾情体验、免费旅游等旗号,采取家访送礼、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各种方式推销产品的非法“会销”活动,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切勿贪小失大。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老年人,在消费之前,一定要主动去了解产品或者服务的有关知识,“心里有数”之后再作出购买决策,做到不轻率,不跟风,不盲目,不任性。在消费过程中,还应注意留存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直接与经营者协商,提出合法诉求。消费者与经营者难以达成一致的,可拨打1231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必要时也可请求消协组织进行调解。

                             

                                                 含金银箔粉食品不能食用

    2022年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被含金银箔粉食品华丽的外表以及虚假宣传所迷惑,在外出就餐时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警惕食品安全风险,不食用有风险或是自己不熟悉的食品,尤其不要食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请广大消费者自觉抵制金银箔粉食品,警惕食品安全风险。

   一旦发现生产经营添加了金银箔粉的食品的违法行为, 请立即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或向所属地市场监督管理所反映情况,积极营造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食用槟榔危害多多,拒食槟榔,拥抱健

槟榔被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列为I类致癌物,食用槟榔对人体有害。在我国槟榔不属于新食品原料,未被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不能作为食品进行销售、加工,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槟榔制品为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无证食品。为维护我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自8月15日起至11月,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开展为期三个多月的槟榔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对辖区便利店、食杂店、酒吧等经营场所开展地毯式摸底排查,对发现有经营槟榔及其制品的,一律要求经营者于9月底前下架退市;要求批发经营者和连锁便利店总部带头按期召回槟榔及其制品并退市。10月起,对经营者拒不配合仍然存在经营槟榔及其制品行为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严厉查处。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整治工作,通过12345、12315等投诉举报渠道提供线索,市场监管部门将及时受理举报线索,举报属实构成立案处罚的将给予举报人奖励。

什么是槟榔?

槟榔种植于亚热带地区,原产地是产马来西亚,在我国的云南、海南和台湾等热带地区均有种植。槟榔树属于常绿乔木,一般可以生长到十多米至三十多米的高度。槟榔果形状多为长圆状或者卵球状,其种子大多是卵球状的。

食用槟榔及其制品的危害

危害一:致癌

槟榔含有多种生物碱,最主要的叫槟榔碱,槟榔碱可以致癌。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为一级致癌物。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在2017年公布致癌物清单时,已将槟榔果列入一级致癌物。

人在嚼槟榔过程中,口腔里面的黏膜会不断和槟榔碱发生反应,导致口腔粘膜纤维性变,也就是口腔粘膜硬化,使人张嘴都张不开,舌头都伸不出来,而且时不时还会出现溃疡、水泡,最终演变成口腔癌、舌癌、牙龈癌等绝症。

已有大量的医生研究证实,不仅加工过的槟榔有致癌性,而且没有经过加工的槟榔也有致癌性。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科在《中国牙科研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湖南口腔癌患者数量的研究论文,文中对长沙当地五所医院口腔癌患者进行统计,发现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间因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所占比例从23.94%飙升至85.53%,人数则翻了将近20倍。

危害二:诱发牙齿疾病

制作槟榔时需要加入食用级石灰卤水,嚼槟榔时,槟榔汁和石灰附着在牙齿周围,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牙齿变黑的情况,影响美观不说,甚至引发牙结石。槟榔质地粗硬,用力咀嚼槟榔的过程中,会造成牙齿的松动,刺伤牙龈导致牙龈出血发炎,或者堵塞牙缝,造成不适从,引发一系列诸如牙齿脱落、牙周病等口腔问题, 甚至会改变面部的外形,出现面部的畸形。

危害三:损害消化系统

经常吃槟榔会影响消化系统,它可以损坏味觉神经和味觉分泌的功能,从而影响到肠胃的消化功能,不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而且槟榔渣会刺激肠胃导致胃黏膜发炎,甚至会导致胃黏膜穿孔。

危害四:中毒

经常吃槟榔,或者是身体对槟榔过敏,会导致身体产生中毒症状,最明显的就是轻则兴奋、眼神呆滞、全身发抖、走路不稳、行为怪异、粗暴,重者导致急性精神病,包括幻听、自我膨胀,行为不能自控。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精神受到刺激,大脑神经损伤。此外嚼槟榔还可能会影响男性的精子活力,女性的排卵质量,如果在怀孕期间还嚼槟榔,还可能会导致流产、胎儿畸形等现象。

 

 

姓      名:
内      容:
验 证 码: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